以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推手”形容宋志伟并不为过。作为计算机专家,宋志伟旅居比利时已有37载,现任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合伙人,统领IBM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的软件测试业务,是这家跨国巨头在欧洲地区为数不多的华人总监。
繁忙工作之余,宋志伟致力于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2022年11月,在宋志伟的组织下,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欧洲专场活动,来自17个国家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科学家代表等齐聚一堂,分享在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的前沿进展,激励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
自2019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发起,这是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首度“登陆”欧洲。宋志伟坦言,此次欧洲专场活动无论是会议规模还是嘉宾规格都超出预期,活动发出的《联合行动倡议》亦得到积极响应,会场涌动的“热情”让他感到“越是在当下,越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宋志伟,探讨相关话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欧洲专场活动不仅成功举办,而且超出预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宋志伟:这说明人们都关心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认为这是好事。比如这次活动共得到22家欧洲本地科研院所的支持,包括欧洲研究和创新中心、欧盟科研人员服务中心等顶尖院所,参与院所的数量比预想多。
在专题报告环节,包括3名院士在内的15位专家学者担任演讲嘉宾。这3名院士都是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会后的反馈非常好。
为了鼓励对话、行动和改革,活动发出《联合行动倡议》并得到积极响应,一些代表提议来年可以把会场放到他们的国家,还有代表希望加大参与力度,这表明大家对活动是认可的。
中新社记者:您多年致力于推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为什么这次把目光转向青年科学家?
宋志伟: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青年科学家可能更着眼于基础科学,着眼于青年之间的合作,表面上看不太会涉及类似5G、量子计算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但他们更开放,更有活力,代表着“科学的未来”。
另一方面,科学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我们那个年代,科学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科学家的成长大多“按部就班”,如今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位年轻人都有可能做出大事,只要有好的想法,能把自己的东西付诸实践,就可以走进市场。
所以,这次欧洲专场活动希望搭建一个平台,帮助青年科学家获得更多人力、财力等资源创新创业;这些创新不一定局限于基础科学领域,如果在应用科学领域实现创新,不仅可以造福于现实生活,也会推动现代科学发展。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越是在当下,越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宋志伟:我想援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论有什么分歧,谁也不能把谁“逐出地球”。对青年科学家而言,这些年轻人在会场上相识,总有一天这些国际交流的经历会融入成长历程,让他们看待世界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从而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向前推进。
反之,如果想“画地为牢”,人为割裂,当今世界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不允许。以我供职的IBM为例,过去是按市场需求划分组织架构,比如分成金融、通信、政府采购、工业制造等部门,但现在无论是金融还是通信,都要用到“云技术”,互相关联,由统一的“云平台”主导。
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现在科技创新可能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如果交流渠道多,覆盖范围广,竞争力会变得更强;只想把自己限定在某一领域或特定地理空间,已经不可能了。
中新社记者:如何克服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的困难和阻力?
宋志伟:国际环境带来的阻力一直都有,只不过当下显得比较突出。我曾告诉团队,重要的是“找准定位”,如果出发点是想让“地球村”变得更好,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福祉服务,就会很有底气,这样的国际交流合作永远都不会错。
与海外人才交往,需要以诚相待。在征集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时,作为专业人士,我会跟踪项目在中国落地情况,不会中途撒手不管,也不会刻意隐藏什么东西,只有遵照专业、透明原则,才能彼此建立互信。
另外,要有开放心态。在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很多时候即使不是学术交流,哪怕是朋友间的交流,对科研创新都有帮助,所以一定要“往外走”,跳出“舒适区”,不同观点和不同文化背景互相接触可能发生碰撞,但也会让科学家受益匪浅。(完)
受访者简介:
宋志伟,旅比计算机专家;1986年赴比利时留学,1997年加盟IBM(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现任IBM合伙人;2016年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欧洲海智创新创业基地主任;去年11月,组织举办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欧洲专场活动。
重庆税务交出2022年“成绩单”:“减负”规模超750亿元****** 中新网重庆2月3日电 (田俊杰 陈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50亿元、惠及所有行业140余万户次市场主体、96%以上企业税费事项可网上办、纳税人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二……在重庆市税务局3日召开的全市税务工作会议上,2022年度税务工作“成绩单”出炉。 过去一年,为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在重庆落地见效,发挥了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缓解资金周转压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作用。 重庆市税务工作会议公布,重庆2022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750亿元,惠及所有行业累计140余万户次市场主体。其中,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达422.4亿元,新增减税降费176.9亿元,办理缓税缓费154.6亿元。 为了让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更便捷地从“纸上”落到“账上”,重庆税务部门坚持以数智赋能,升级改造征纳互动数据库和税企互动平台,2022年向超1000万户次纳税人推送税费支持政策信息。 此外,重庆市税务部门通过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扩大出口退税申报“免填报”范围等方式,助推重庆高水平对外开放,2022年为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227.5亿元。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重庆作为全国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税务部门在过去一年承担并全面完成了16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涉税改革事项,其中12项经验成果在全国推广。 围绕营造更优的税收营商环境,重庆税务部门持续拓展线上税费服务范围,“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事项达到233项,96%的企业税费事项可网上办理。同时,通过落实97项“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举措,加快建设智能化办税服务厅,推出存量房转移登记税费同缴,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办问协同,车船税全国联网信息查验等创新服务措施,办税缴费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市税务局加快推进川渝税收征管服务一体化,与四川省税务局统一了7大类62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优化升级高竹新区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重庆市电子税务局“川渝通办”服务拓展至52项,基本涵盖所有高频跨省税费事项,20项税费业务可“专窗通办”。(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彩云网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