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民众在大型超市内购物。 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2022年发放物价补贴约65亿元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伴学介绍,2020年以来,各地累计发放物价补贴约3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3亿人次;其中2022年发放物价补贴约6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约2亿人次,对缓解物价上涨影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年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2023年物价走势如何?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展望2023年,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预计2023年生猪价格波动幅度会比2022年小一些
今后一段时间国内生猪市场价格形势会怎样?万劲松表示,我们关注到,受猪肉消费较往年偏弱、生猪供应阶段性增加等因素影响,近期国内生猪价格有所回落。各方分析认为,当前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处于合理区间,预计2023年价格波动幅度会比2022年小一些。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紧盯市场动态,按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如何保障春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
牛育斌表示,春节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此前工作基础上,结合形势发展变化,近期又会同有关部门对节日期间保供稳价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从近期调度情况看,各地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储备充实,市场价格平稳有序,能够保障广大城乡居民节日期间消费需求。”(中新财经)
【农业强国光明谈】“农业强国”路在何方?创新是根本驱动力******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如何?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怎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期《农业强国光明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毛世平,一起了解我国的农业科技发展之路。 毛世平在节目中介绍,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目前衡量农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2021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5%,创造了历史新高。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比起农业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最明显的就是产学研融合方面,尚未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到,对于适合市场的农业科技成果,要以企业为主导地位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结合。 魏后凯表示,我国已经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农业科研教育体系,该体系对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我们的农业科技发展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更多集中在国家支持的大学科研院所,而企业没有经营起来;第二,科技成果转化远远滞后于科学研究;第三,科技创新的地区间差别较大。创新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动力,接下来我们要加强未来农业颠覆性技术的研究,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来推动农业发展。 访谈中,魏后凯和毛世平还探讨了如何弥补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关键领域的差距、我国农业产业链现状等话题,点击视频观看详情。 往期回看: 【农业强国光明谈】何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强国光明谈】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农业强国光明谈】国产白羽肉鸡自主育种“突围”记 科学顾问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毛世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研究员 联合出品 科普中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光明网 总 监 制 宋乐永 廖丹凤 总 策 划 战 钊 邬震坤宋雅娟 导 演 组 宋雅娟 谢 芸 武玥彤 主 持 人 林佳欣 视觉设计 翟 烽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彩云网地图 |